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創作國畫《金陵十二釵》的藝術構思 --秦百蘭 1987年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《紅樓夢》是我國的古典名著,也是世界文壇之瑰寶。我自小讀過紅樓,曾夢想去畫出書中的人物。及笄之年因病癱瘓,參加工作後,業餘自學國畫主攻仕女20幾年,期間,我嘗試創作了一批紅樓夢人物圖。特別是《金陵十二釵》的藝術創作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構思。 一、細讀原作,追求形神兼備的人物形象 為使創作的人物符合曹雪芹的創作思想,我重新閱讀《紅樓夢》,重點摘錄書中對“十二釵”的具體描寫。如:元春:“肌膚微豐,合中身材,腮凝新荔,鼻膩鵝脂……”黛玉:“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,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”,“年貌雖小,其言談舉止不俗……”沒有具體外貌描寫的人物,只能從情節內容的描繪中去細心體會她們應有的性格和特徵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人物設計,使人物既有外形美的個性差異,又要反映她們內心世界的不同。 二、人物動作與構圖 為刻畫十二釵的不同風貌,如果单纯採用人物繡像的正面站立形式構圖易產生死板、平鋪之弊病。我將12個人物分別採用正面、側身、背影,坐、立、走、靠和跳等不同的姿態,以求得畫面的變化。 迎春俗稱二木頭,我畫她坐式,手托感應篇,表現她“閑讀感應自不群”之態。畫黛玉手執小菊花沉思,表現她“問菊”中“孤芳傲世偕誰隱,一樣開花為底遲”的感傷之情。又如湘雲,不畫她的醉態和“眠芍”,而是根據她“霽月光風,活潑豪爽”的性格,畫她在園中邊走邊嬉戲的歡快形象。在李紈膝前畫一小兒,既打破了12人的平均構圖,也加強體現李紈一生“犛婦孤舟”“課兒忍誦”的悲涼主題。畫寶釵用摺扇撲蝶,是因書中交待扇由袖中取出,考慮摺扇更為貼切。鳳姐眼睛周圍的黑影,決不是現代的眼影化妝,而是顯露出她苦於心計、機關算盡的態痕。 三、整體佈局 人物形象確定之後,我根據人物主次和不同姿態確定位置,既要相互穿插,又要注意整體穩定和畫面的空實。經過反復推敲比較,以寶黛居中,一動一靜,黛玉左側為元、迎、探、惜四姐妹的排列(諧音“原應嘆息”)。加一寡嫂李紈與小兒賈蘭壓邊,以打破12人的平均佈局,寶釵右側為鳳姐、可卿、巧姐、湘雲、妙玉(見題畫詩:鳳、“情”、巧、史、“潔”妙玉),畫的上部題十二釵詠一首,詩文:“原應歎息四嬋娟,強黛柔釵賢李紈,鳳 “情”巧史“潔”妙玉,各具神韻展眼前,雪芹一管生花筆,寫盡人間辛與酸,吾今繪出十二釵,感慨紅樓淚滿衫”。借詩文加強畫面效果。另外,所有人名均為二字,唯王熙鳳用三字,是因她的為人,實不願用“鳳姐”“熙鳳”昵稱之故。 四、服飾的設計構思 参考红楼梦书中的描述,以人物的身份、性格確定人物的服飾。如元春身為貴妃,服飾富麗高貴,金飾較多。李紈寡居應貴而不豔,素而不貧。黛玉淡雅不俗。巧姐粗布短裙,書中描寫湘雲喜著男裝,我便畫出她身著男褲、男靴的奇特打扮。我還查找了一些古代服飾的歷史資料,使服飾花紋統一和諧,更好地烘托人物。 五、畫法 我在這幅畫中选用仿古绢作为绘画材料,用笔、用線、設色均為中国画傳統技法。采用工筆重彩形式,衣紋用線採用遊絲描,服裝花紋疏密結合,棉衣用色厚重,絲綢衣裙薄施淡彩,以利用絹本的絲織感來表現貴族婦女衣料的輕柔。12位人特姿態、色彩力求前後呼應,既不同又形成整體的統一和諧。在暗黃底色的仿古絹本上,我以紅、黃、黑、白為主調,追求古樸典雅的藝術效果。
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,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。